青海新聞網訊 12月18日,初見西寧市北山林場造林高級工鄭壽明時,他正忙著修理樹木枯枝,黝黑的臉龐,穿著橘黃色的工作服,腳上的防火鞋沾滿了泥土。
談起北山林場5年以來的變化,"老護林員"鄭壽明最有發(fā)言權。"5年前的北山,樹木種類少,只有青楊、云杉,路也是土路,現在的北山增加了油松、丁香、山杏、側柏等樹種,路面設施也逐漸完善,土路變成水泥路。"鄭壽明指著身旁的樹林告訴記者:"5年前,這些樹還是小樹苗,如今都長大了不少。"
這5年,北山林場種下的樹木越來越茂密,這幾座山頭已經完全被樹陰覆蓋。北山林場的760畝地也增加到了如今的8000畝地。鄭壽明負責1000畝地的巡護工作,他說,以前澆水都是人工澆灌,1000畝地需要40多個人用一個半月才能完成澆水,現在采用噴灌技術,10個人15天的時間就能澆完。預計明年,北山林場將引進滴灌技術,那時澆水的效率會更高。
"現在下大雨泥石流沒了,我們采取水平階整地技術,把泥石流截住了。"注意觀察的鄭壽明還說,樹多了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好了,多年不見的野雞、松鼠、蛇、各種益鳥等野生動物又回來了。
這5年,鄭壽明與工友造林10000多畝,巡山護林走的路有十幾萬公里。21年多的工作生涯,林場的一草一木似乎更像他的孩子,從樹苗成長為郁郁蔥蔥的綠蔭,鄭壽明見證了西寧生態(tài)壞境的變遷。